李晓龙 宁夏农科院园艺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25年4月29日
(一)果树萌芽前病虫害防控
1.主要病虫害类型
苹果树腐烂病、轮纹病;鳞翅目害虫、红蜘蛛、蚧壳虫、绵蚜等越冬代害虫。
2.综合防控措施
1.农业措施
将园内病虫枝、枯干枝、僵果、病叶杂草、病虫果集中转移出果园进行深埋或另做它用。将修剪弃用的枝条粉碎还田或集中转移出果园另作它用。新建园选留健康种苗、保持合理株行距,已定植果园采用自由纺锤形、主干圆柱形或高纺锤形等高光效整形修剪方式。
2. 物理化学防控
于萌芽前全园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对于绵蚜发生严重的果园,于树体萌芽初期挖开根颈并露出土表下5 cm左右的树皮,均匀喷洒噻虫嗪等新烟碱类杀虫剂,回填土壤。
石硫合剂的熬制与使用:
配比:按照生石灰1份、硫磺粉2份、水10份的比例配制,生石灰最好选用较纯净的白色块状灰,硫磺以粉状为宜。
①把硫磺粉先用少量水调成糊状的硫磺浆,搅拌越匀越好。
②把生石灰放入铁桶中,用少量水将其溶解开,调成糊状,倒入铁锅中并加足水量,然后用火加热。
③在石灰乳接近沸腾时,把事先调好的硫磺浆自锅边缓缓倒入锅中,边倒边搅拌,并记下水位线。
④强火煮沸40~60分钟,待药液熬至红褐色、捞出的灰渣呈黄绿色时停火,其间用热开水补足蒸发的水量至水位线。补足水量应在撤火15分钟前进行。⑤冷却过滤出灰渣,得到红褐色透明的石硫合剂原液,测量并记录原液的浓度(浓度一般为23~28波美度)。
3.专项防控
3.1腐烂病
修剪时机:改冬季修剪为早春修剪,定期选用酒精等消毒剂对修剪工具进行消毒。
伤口保护时机:于24 h内用伤口愈合剂涂布剪锯口。
伤口刮治方法:结果枝组或侧枝发现腐烂病病斑后,自病斑以下5 cm~10 cm处去除带病枝干;主枝或中干发现病斑后,从病斑外围1 cm~2 cm处刮除病皮,刮净木质部已变色组织。
主干桥接。
(二)苹果花期至幼果期病虫害防控
主要病虫害类型:
白粉病、锈病等花、叶病害;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棉铃虫、金纹细蛾等鳞翅目害虫;红蜘蛛等蜱螨目害虫;绿盲蝽、苹果黄蚜等半翅目害虫;金龟子等鞘翅目害虫。
白粉病与锈病:
主要为春季防控,遇到风雨天气后,可以喷施氟硅唑、腈菌唑、烯唑醇等药剂治疗;
苹果锈病侵染循环路径:
苹果锈病菌侵染桧柏小枝后,形成菌瘙,以菌丝体越冬。翌年降雨后菌瘿中涌出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生成小孢子—担孢子,又随风飞传播到苹果树上,侵入叶、果或嫩梢,先后形成性孢子器及锈孢子器。该锈菌生活史中少夏孢子阶段,一年中只发生一次侵染。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上,侵入小枝形成菌瘿,是病菌生活在桧柏上进行轮循环。
主要鳞翅目害虫:
依据果园面积大小,针对梨小、苹果蠹蛾、金纹细蛾等鳞翅目害虫,选择代表性区域悬挂3套目标害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器间距50 m以上,悬挂高度为距离地面1.8 m以上的树体枝干上,诱芯每月更换一次;
药剂选择: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灭幼脲、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虱螨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单剂或复配剂, 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剂。
鳞翅目害虫发生规律
将监测诱捕器悬挂于果园,每隔7-10天监测一次目标害虫成虫发生数量,待某一次监测发现所诱集的成虫数量明显增多时为用药最佳时期。
诱捕器监测:
将监测诱捕器悬挂于果园,每隔7-10天监测一次目标害虫成虫发生数量,待某一次监测发现所诱集的成虫数量明显增多时为用药最佳时期。
鳞翅目害虫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合理疏果、细刮树皮、清洁果园。
2 物理防治
地膜覆盖、果实套袋、绑缚诱虫带。
3 生物防治
将人工合成的性诱剂绑缚于树杆上,其散发出的气味可阻止害虫交尾,降低下一代虫口数量。
4 化学防控
利用性信息素检测诱捕器,明确各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后开展化学防控。防控药剂:25%灭幼脲3号悬浮剂,菊酯类,甲氨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
红蜘蛛与苹果黄蚜:
前一年秋季入冬前苹果枝条或果实上有成片红蜘蛛越冬卵时,需在苹果花露红前全园喷药防控;5月上旬至6月上旬枝条嫩梢上的蚜虫数量开始迅速上升时开始防控。
红蜘蛛:阿维菌素、噻螨酮、四螨嗪、哒螨灵、螺螨酯、乙螨唑、喹螨醚、唑螨酯、炔螨特、联苯肼酯、三唑锡等单剂或复配剂。
苹果黄蚜(绿盲蝽):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阿维菌素、螺虫乙酯等单剂或复配剂。
(三)果实膨大期病虫鸟害防控
主要病虫鸟害类型:
早期落叶病(褐斑病、炭疽叶枯病、斑点落叶病)、花叶病;金纹细蛾、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苹果蠹蛾、苹小卷叶蛾、红蜘蛛、苹果黄蚜;喜鹊、斑鸠等。
早期落叶病:
1.苹果斑点落叶病;
金冠,乔纳金抗病;嘎拉,富士中度感病。
2.苹果褐斑病;
多数主栽品种;
3.炭疽叶枯病
嘎拉,金冠,秦冠;
早期落叶病的侵染循环方式:越冬:褐斑病以菌丝,菌素,分生孢子盘在落叶上越冬;
产孢:4-5月份,病叶连续湿润24h后开始产孢;
传播:主要靠雨水传播;
始发期:从开始发病到发病量达到5%;
盛发期:5%-95%;
衰退期:95%以后;
早期落叶病(叶部病害)的化学防控方法:
1.抓住时机:抓住雨前,雨中,雨后防控关键期,越接近下雨防控越好,雨中防控效果也好,雨后马上防控;雨后24h以后防控,效率降低明显,无法控制。
2.在病叶率达到5%前就要防控(病害起始阶段加速度最快),此时病菌遇雨后传播速度最快,病叶率大于5%后,任何药剂的防控作用有限。
早期落叶病防控药剂:1.5%多抗霉素400-500倍,80%代森锰锌600-800倍;(圣物盾,苦参碱,多菌灵,甲托,铜制剂无效)。代森锰锌,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生物盾,苦参碱,波尔多液;苯甲.嘧菌酯,吡唑醚菌酯。
(四)果实成熟期与采收后病虫害防控
主要病虫害类型:
腐烂病,大青叶蝉。
综合防控:在落叶50%时,树上均匀喷施3-7%尿素溶液。于果树落叶后对主干涂白。
大青叶蝉:针对幼龄果园,重点关注10月份天气状况,当出现明显降温时,于降温前雌成虫转移至果树枝条上产卵时对树体枝干喷施菊酯类农药防控。
介壳虫:
介壳虫每年发生3-4代,以初龄若虫在3-4年生枝条和当年生枝条基部主干皮缝、树孔、果炳基部处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出蛰为害幼嫩枝叶,5-9月为各代若虫为害盛期,介壳虫主要有三种虫态:
1、成虫,外有介壳包裹,如用手挤压会出现红水,此时用药无效。
2、卵,用手挤压虫茧会白色粉末,此为虫卵,此时用药无效。
3、若虫,介壳虫的移动期(4月20日 -5月10日),为防治介壳虫的最佳时期。一周后白色粉末转变为肉粉色小虫,并从壳中爬出。10天后,肉色小虫变为灰褐色小虫,大部分从壳中爬出,此时若虫危害严重时,再次施药。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结合修剪,剪去虫枝、虫叶,集中烧毁,切勿乱扔。2. 药剂防治
在若虫盛发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喷药。药剂选择5%啶虫脒3000倍液,1.8%阿维菌素2000倍,吡虫啉2000倍,噻嗪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