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课堂 > 专家文稿 > 其他分类 正文

棘球蚴病的防治

来源: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2011-07-12 

  裴鸣      研究员    宁夏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7-12

  棘球蚴病亦称包虫病,是由数种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绵羊、山羊、牛、猪、骆驼及人的肝、肺等脏器组织中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疾病。其成虫细粒棘球绦虫则寄生于犬、狼、豺、狐和狮、虎、豹等食肉兽小肠内。该病在我国分布较广,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给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失。
  病原: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
  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很小,全长仅2-7毫米,由1个头节和3-4个节片组成。头节上有4个吸盘和顶突,顶突上长有两列小钩。虫卵呈椭圆形,外被有一层辐射状的胚膜,内含一个六钩蚴。成虫寄生于犬、狼、狐的小肠内,其含有虫卵的节片,随着犬、狼的粪便排出,污染了饲草和饮水,牛、羊、猪、人采食或不慎食入包含虫卵的节片,卵内的六钩蚴在消化道逸出,钻入肠壁,随血流或淋巴散布到身体各处(肝、肺是最常被侵害的脏器),缓慢地生长发育为棘球蚴。患病动物死亡后,犬、狼等肉食动物吞食了带棘球蚴的动物内脏而感染细粒棘球绦虫。
  棘球蚴为充满无色透明液体的囊泡,大小不一。在囊泡内膜上(生发层)生长许多头节(原头蚴)或含有头节的发生囊(子囊),子囊内还可产生头节和生发囊。有的子囊还可产生外生囊。这样一个发育良好的棘球蚴内所含有原头蚴(头节)可达上百万个。头节和生发囊往往由生发膜上脱落而游离在囊泡膜中,肉眼看上去,像许多砂粒,所以又将其称为棘球砂。有的囊泡内无头节生成,称不育囊。
  棘球蚴囊泡有三种,即单房囊、无头囊和多房囊棘球蚴。前者多见于绵羊和猪,囊泡呈球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等,由豌豆大到人头大,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触摸有波动感,囊壁紧张,有一定弹性,囊内充满无色透明液体;在牛有时可见到一种无头节的棘球蚴,称为无头囊棘球蚴。多房囊棘球蚴多发生于牛,几乎全位于肝脏,有时也见于猪;这种棘球蚴特征是囊泡小,成群密集,呈葡萄串状,囊内仅含黄色蜂蜜样胶状物而无头节。在牛,偶尔可见到人型棘球蚴,从囊泡壁上向囊内或囊外可以生出带有头节的小囊泡(于囊泡),在于囊泡壁内又生出小囊泡(孙囊泡)。因而一个棘球蚴能生出许多于囊泡和孙囊泡。
  流行特点:细粒棘球蚴为世界性分布,在我国主要以西北、东北、内蒙古、华北等地较为常见。患棘球绦虫病的犬、狼、狐等肉食动物把虫卵及孕节排到外界,在适宜的环境下,体节可保持其活力达几天之久。有时体节遗留在犬肛门周围的皱褶内。体节的伸缩活动,使犬瘙痒不安,到处摩擦,或以嘴啃舐,这样在犬的鼻部和脸部,就可沾染虫卵,随着狗的活动,可把虫卵散播到各处,从而增加了人和家畜感染棘球蚴的机会。此外,虫卵还可助风力散布,鸟类、蝇、甲虫及蚂蚁也可作为搬运宿主而散播本病。
  棘球蚴的传播与养犬密切相关。动物与人主要通过与犬接触,误食棘球绦虫卵而感染。绵羊、牛、猪及人均为易感动物,此外,马、兔、鼠类等多种哺乳动物也可感染;绵羊对本病比其他动物易感。
  临床症状:棘球蚴在家畜和人体内寄生时,由于棘球蚴囊泡逐渐增大和数量增多,可压迫组织,引起组织萎缩和机能障碍。随着寄生部位的不同,出现的临床症状也各异。当肝、肺寄生囊蚴数量多且大时,则实质受压迫面高度萎缩,能引起死亡。囊蚴数量少且小时,则呈现消化障碍,呼吸困难,腹水等症状,患畜逐渐消瘦,终因恶病质或窒息死亡。病理变化:病变主要表现在虫体经常寄生的肝脏和肺脏。肝、肺表面凹凸不平,可在该处找到棘球蚴,有时也可在其他脏器如脾、肾等处发现。切开棘球蚴则可见有液体流出,将液体沉淀后即可用肉眼或在解剖镜下看到许多生发囊与原头蚴。
  诊断:
  1、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血清学试验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虫体检查和鉴定。
  2、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可用超声波、x射线检查。  
  3、实验室诊断  
  免疫学诊断:常用皮内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免疫电泳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血清学试验,均可用于棘球蚴病的辅助诊断。病原检查:进行虫体检查和鉴定。防治
  ①预防
  a、加强卫生检验工作,对有棘球蚴寄生的内脏一律烧毁或深埋,严禁用来喂犬和随便丢弃;要防止饲草、饮水被犬粪污染。
  b、对牧羊犬和家犬至少每个季节进行1次驱虫,常用驱虫药物:吡喹酮,按每千克体重5-10毫克,1次灌服;氢溴酸槟榔碱,按每千克体重1-4毫克,1次灌服,服药后拴留一昼夜,并将所排出的粪便烧毁或深埋。
  ②治疗
  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比较可靠的方法是手术摘除棘球蚴或切除被寄生的器官。